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醫師牛道明說,現代爸媽都很擔心小朋友「長不高」,但臨床檢查真的「有問題」的,大概只有十分之一。反而是性早熟的小朋友明顯增加,或家長刻意使用偏方幫孩子長高,結果骨頭太早「成熟」,反而揠苗助長。 
        牛道明提醒,生長發育有一定的腳步,家長可注意孩子三歲以後,女孩到九歲前、男孩到十一歲前,若每年身高長不到四公分,或每年身高快速增加超過六公分都有太慢或太快的問題。 
       「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」昨天舉辦病友活動,現場六、七十名因生長激素缺乏、染色體異常(如透納氏症)、腦瘤病變等因素,導致必須注射生長激素才能長到一般人身高的孩子,交流特別的「增高」經驗。
        林爸爸說,他的孩子小一時只有一○九公分,醫師診斷生長激素缺乏,注射九年生長激素後,國三已有一六九公分,停藥後「還長了一點」,現在念大一,身高一七一公分。假如未特別警覺而錯過治療,孩子可能只有一百三十一百四十公分。 
        染色體異常、罹患透納氏症的小芳,小一時身高一二九公分,直到小五,「半公分」也沒長,校護也都沒警覺。等到就醫才發現是染色體異常疾病,但已錯過長高契機。 
        牛道明說,國小是孩子生長發育關鍵期,為幫助有治療需要的孩子提前找到問題,協會從民國八十九年開始,每年定期對校護講習,請他們協助轉介過於嬌小的孩童接受醫療評估。   
        提醒家長們留意孩子的發育,若身高低於全國同齡學童生長曲線三百分位下(最矮的百分之三),每年長高不足四公分,檢查確定生長激素缺乏、骨齡落後實際年齡二歲左右,就要注意是否需要治療。


★此篇文章被閱讀了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zanne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